教学体系 |
(1)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,提高学生动手能力,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。 实验应分四个层次进行,一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,二是综合性实验,三是在教师指导下,学生设计的实验,四是参加科研活动的研究性实验。通过这四个层次的实验训练,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。 ①实验教学文件标准 实验教学必备实验教学大纲、实验教材(实习指导书)、实验教学安排三项教学基本文件,缺一不可。首先教学大纲由教研室或教学研究所统一制订,经系所室讨论修订,报学院/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、院部批准后上报学校教务处备案和统一装订公开。教学大纲应符合培养方案要求,形式规范、内容优化、要求明确,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,严格执行,不得随意变动。实验教学大纲定期修订。其次是所有实验均应有规范的实验教材(或实习指导书)及其配套教学资料。第三是指导教师应严格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实验教学,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名称、实验内容、课时数等。 ②准备实验标准 指导教师应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,规范摆放仪器,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及实验室干净、整洁。鼓励自制或改进实验仪器,提高实验开出率。实验指导教师、实验室人员应提前进入实验室,检查实验器材并试做,要做到精通实验内容,熟练掌握实验过程及步骤的要求,确保实验效果。提前通知学生按照实验教材(指导书)进行实验预习。 ③实验教学指导标准 实验操作开始前,检查预习报告;指导教师要讲清实验目的、原理、操作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。演示实验动作规范,对实验内容的讲解重点突出,论据充分。 |